MENU

我的2023阅读

April 23, 2024 • Read: 3373 • 生活随笔

推荐阅读:比特币的过去

本文倒是早就写好了,只是一直没发出来而已。

回顾一下去年,书真的没看多少(相比 2022 年来说)。希望 2024 年都够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书,看到更多作者描述的世界。
下面就是去年一整年的读书情况(看书记录大部分在这里)
阅读时间记录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本书就像一个导航一样,让你感受到书中介绍的一些书或者一些作者的魅力,让你能够情不自禁的想要去阅读这些书,了解这些人。

书中句子:

  1. 但是只需要几本优秀的侦探小说,还有一只暖水瓶,便足以让人忘却重感冒带来的头疼了。
  2. 首先,我发现见“美”是一个完整的句号。面对美丽的事物时。我发现自己除了欣赏与叹服之外完全无事可做。它带结我的感受固然美妙超凡,但是这种感受既无法保留,也不可能无限期地重复或延续可下去,哪怕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都会让我厌倦。
  3. 仁慈之爱是”善“之中更好的一面,它为善所包合的某些严厉的特质平添了一丝温情,从而让人更加容易践行克制、耐心、自律和宽容等略次一级的美德,因为这些品德原本正是善之中那些偏向被动、不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要素。
  4. 因为造就经典的并不是批评家的赞许,也不是教授的论述或者学校里的研究,而是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的喜悦与收获。
  5. 在不幸的故事里,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在悲剧中,事作却是人物性格导致的必然结果。
  6. 我终于得到了重新回顾人生过往的机会,我对它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对自身迄今为止的存在进行探究,并以严酷无情的目光审视自己。
  7. 人类绝非完美的造物,他们在在的主要动力也是满足自己的利益,否认这一点自然荒唐无稽稽,然而否认人类能够做出高尚无私之举也是同样愚蠢。我们都知道人类在危急关头能够何等高尚地挺身而出,并且展露出自己与他人都不知其存在的高贵品格。
  8. 人们工作就是为了享受休闲时光,只有蠢人才会因为如果不工作的话不知该干些什么而工作。
  9. 凡人的幸福只能在内心之中寻得,它的来源是对人类最基本需要的满足,引发不满的并不是因之,而是富足,生命中并没有真正难以面对的困境。
  10. 这些理论不仅要能够满足我的心智,还要能满足在我看来比心智更加重要的东西——我所有的感情、直觉与根深常固的偏见,因为这些偏见与生俱来,与人密不可分几乎不可与直觉区分开来。

一点记录:

  1. 我的宽容是否随着时间流逝呢?自己越来越把怀疑的在前面了。
  2. 为啥会觉得如此之乱,可能是我要求他人专一,而没有要求自己。
  3. 人都是充满予盾的个体;比如她苛刻、武断、任性、阴郁、愤怒、偏狭;而同一个她也度诚、负责、勤奋、任劳任怨,对她所爱的人们既温柔又耐心。
  4. 托尔斯泰与蒙尼娅互相折磨,互相爱恋
  5. 好像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寻找赋予生命意义的东西。
  6. 感觉国外的关系好乱,完全打破了我以前的认知,就个人而言,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忠诚于对方。
  7. 人是一个矛盾体的集合,是多面性的
  8. 没有人是完美的,人都有缺点,我们应该”辨别“。要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自己是否也做到了呢?

《即使不努力》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很快就能读完。但是里面也告诉了我们一些沉重的东西。

书中句子:

  1. 人们会嫉妒比自己拥有的多一点的人,但是不会嫉妒比自己拥有的多很多的人。
  2. 不管梦如何生动,醒来后都会向落在玻璃窗上的雪花一样,逐渐融化,慢慢的低落下来。

一点记录:

  1. 世界总是混用“不同”和“错误”
  2. 歧视是最大的罪恶
  3. 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有时候就是一种傲慢,别人只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在慢慢前行
  4. 是什么让自己变得敏感?

《在细雨中呼喊》

这是我读余华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活着》(挺喜欢这本书的)。这一本是我自己没有读懂,感觉没有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用意,总体读下来感觉有些不真实,稍显荒诞(可能现实就是如此?)。自己读《活着》时,很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没有感到情节是不”真实“的。可能是自己读《活着》时所带的需求不同吧,待以后再来细细品味下。

书中句子:

  1. 我独自坐在池塘边,在过去的时间里风尘仆仆。
  2. 也许是记忆吧,记忆超越了尘世的恩怨之后,独自来到了。
  3. 我们看到,在语言里现实和虚构难以分辨,而时间的距离则向目光一样简短,七年之间就如隔桌而坐。
  4. 可他们的面目已经含糊,犹如数目进入夜色那样。
  5. 这个只有九岁的函子,想象没有面对未来,而是过早地通往了过去。
  6.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一点记录:

  1. 一个父亲怀疑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儿子
  2. 但悲痛是有限的,那一定是靠别的生命才能补充吗?
  3. 从漫长的循规蹈矩 => 幻想破灭 => 成为无赖,放纵内心的恶
  4. 我开始注意起他们的臀部和胸部,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为漂亮的神情和目光感动
  5. 躺在一劳永逸之前的宁静里

《我与地坛》

作者在前两章描述了在他最初遭受磨难时,母亲带给他的战胜磨难的勇气,写的非常感人。但作者最初并没有理解母亲,只是在后面回忆时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一个人要生命之精彩或者之有趣,就必然离不开苦难。作者在书中论述了对他自己而言,他的磨难都是让其生命精彩的依据。

书中句子:

  1.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
  2.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3. 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象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指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4. 一个人尽管他虔诚地希望理解所有的人,那也不可能。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历史是不同的,这是代沟的永恒保障。”沟“不是坏东西,有山有水就有沟,地球上如果都是那么平展展的,虽然希望那都是良田,但事实那很可能全是沙漠。
  5. 童年,在这一时刻漂流进一种叫做”历史“的东西,永不复返。
  6. 沉默着的并不就是普遍,而独具的心流恰是被一个普遍读本简化成了沉默。
  7. 这样看,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还有什么偶然可言?我必然是这一个。
  8. 唯有一点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来。
  9. 想想最初的生命之火若非猛烈,如何能走过未来秋风萧瑟的旷野。
  10. 细雨唏嘘如歌,落叶曼妙如舞。

一点记录:

  1.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 万物的美德在于柔弱。
  3. 因为他依靠的不是美的创造而仅仅是对美的赚取。
  4. ”爱恋“,因其暂时而珍贵。

《小米创业思考》《生生不息》

一家企业只有拥有未来的增量,才可能赢得未来

《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

在自我约束上实现游戏化:

- 给自己树立一定的使命感
- 量化整个过程
- 运用止损欲应用

书中句子:

  1. 一款产品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给用户创造需求,而是让用户觉得”不能失去它“。所以真正可以吸引人的功能一定是可以填补对失去某项东西的恐惧的。
  2. 任何工具的设计和使用都一定不能脱离产品的内在价值。

一点记录:

  1. 隐形游戏化、显性游戏化
  2. 生活方式上的约束
  3. 为什么大部分孩子可以开心地玩游戏,却不能开心地学习
  4. 在学生阶段,金钱的内在动机没有这么明显,或者说没有这么赤裸裸

《平台幻觉》

本书解决了我一直以来以为的互联网就是“流量为王”、“赢家通吃” 的想法.

书中句子:

  1. 赚快钱的诱惑难以抵挡。它那诱人的曲调使得我们用自己渴望的真实来取代实际认知的真实。
  2. 产品爆红之后的后见之明,与失败之后的鸦雀无声没什么两样。
  3. 即使在网络巨头林立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很多机会。

一点记录:

  1. 平台幻觉反映出人们对捷径的渴望
  2. 规模本身是一种脆弱的优势

《浮生物语 》(三上~四下)

和现在的网文差不多,感受作者描述的一个个美好、不幸、悲剧地关于爱情的故事。
Last Modified: July 25, 2024